主页 热门话题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2025-09-24 10:00:07

脑梗死是比较多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卒中约占75%,早期脑梗死诊断与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有效减低。头颅CT是脑梗死运用比较多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伴随诊断技术的进步,借助CT可以看到患者大脑中存在动脉高密度征、岛带征、豆状核境界模糊征、早期低密度征等超早期症状。特别是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比较早发现的脑梗死CT征,是与脑梗死发病同时发生,对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当前,伴随CT分辨率的进步,以及临床对脑梗死CT影像学识别技术的发展,脑梗死精准发现的时间不断提前。CT平扫上脑梗死的早期征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梗塞部位脑沟消失;②正常的脑灰白质分界消退,显示比较均衡、较淡的低密度影,这样的表现为早期脑梗死CT扫描中最敏感的指标;③动脉高密度影主要表现在大脑中动脉和主要分支;④脑梗死区域早期低密度影;⑤占位效应;⑥基底节的低密度出现变化,早期症状为豆状核轮廓逐渐模糊,在发病的6小时之内表现出来;⑦加强扫描发现脑皮质或者基底节的选择性增加;⑧脑动脉高密度征。

脑动脉高密度征在发病的1小时之内可以发现,是比较早的症状,很难有效发现,较易被忽视。脑动脉高密度征实际表现是病变同侧M1、M2、M3段条状高密度影的点状高密度点,可以借助CTA对有关的动脉闭塞进行诊断。

1.密切监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脑梗死患者在完成抢救之后,生命体征还在恢复期,这一阶段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体征,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状况与各类临床指标的变化状况进行检查和记录,主要是为了患者的生命支持系统、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可以正常运转,如果患者的病情恶化、生命体征出现问题,需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缩减出现医疗事故的概率,让患者可以快速恢复正常。

2.注意护理期间的饮食管理。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阶段,通常较易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而产生营养不良,如果营养不良会使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饮食管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制定食谱。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让患者食用一些比较清淡、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并且让患者遵守良好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通过饮食管理使患者的身体可以有效恢复到正常健康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