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胃癌的诊断和分析
2025-09-28 11:00:02
胃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用于胃癌诊断的手段多是胃镜检查,也有医生会选择灵活运用CT和MRI来进行胃癌检查,总而言之,需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来进行检查、诊断,以此来防患于未然,避免胃癌的侵袭。
引发胃癌的危险因素
引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罗门螺杆菌感染,其可能与胃癌有关系;不良饮食习惯,比如进食发霉、腌制食品,饮酒抽烟等;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等,可能会导致胃癌发生;遗传:极少部分与遗传相关,如CHD1基因的突变,可能跟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具有胃癌的家族史,胃癌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若是家属有胃癌的病史,就需要平时加强注意,定期去做胃镜等检查,以便提早发现、提早干预。
CT和MRI对胃癌的诊断
一、CT诊断以CT方法来诊断胃癌时,应注意以下要点:提醒患者诊断前12小时保持空腹,并在空腹状态下诊断前10~20分钟向患者肌肉注射15mg山莨菪碱,减少患者尾部蠕动,10分钟前可督促患者服用小苏打,扩张其胃腔,利于后续观察;让患者保持仰卧位,以平扫的方式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重建三维胃腔;选择180ml非离子型造影剂,按照分段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注射前时速度控制在3ml/s,后续注射时,控制速度80ml/s;在完成造影剂注射大概30秒后扫描动脉期,主要扫描的是食管腹段、食管胸下段、胃部,在大概60秒后扫描静脉期,再于3分钟后扫描平衡期;要求重点观察病灶以及周围组织,特别是胃周围可能出现的肝侵犯、淋巴结肿大等,平衡期、静脉期、动脉期的扫描厚度均控制在3.75mm;得出CT诊断结果后,由资深放射科医师以双盲法来评定病灶TNN分期,并细致观察患者胃壁浸润情况、腹膜、胃周、淋巴结区域的淋巴结,记录诊断结果。
二、MRI诊断在以MRI方法来诊断胃癌时,应注意以下要点:提醒患者诊断前12小时保持空腹,禁食禁水,若是患者不存在禁忌症,在空腹状态下诊断前5~10分钟向患者肌肉注射20mg山莨菪碱,减少患者尾部蠕动,并为患者提供500~1000ml清水,尽量多喝,让其胃腔保持在充盈状态,便于后续观察;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在诊断前训练患者屏气,让其确定最佳屏气耐受点,其后以GE1.5T超导型MR扫描仪来完成诊断工作,设定梯度切换率120T、梯度强度33T,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搭配ASSET技术,设定缩减因子值为2;在诊断时,让患者两臂上举到耳边,以磁共振成像系统展开胃癌诊断,主要检查的是胃腔的位置、形态以及胃腔大小,观察胃癌的具体情况。但MRI在胃癌诊断中也有很多的局限,比如移动伪影、没有比较合适的口服造影剂、检查时间较长,不能观察胃的蠕动,不能做病理活检等,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选用该种诊断方式。
CT和MRI胃癌诊断结果分析
CT和MRI胃癌诊断,都可比较准确地提示胃壁厚度,若是已经患上胃癌,则其胃壁大多局部增厚,且CT和MRI都能依靠对应的专业技术比较直接的显示胃部、肝脏、横结肠、脾脏、食管、胰腺等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可观察到腹膜腔、卵巢、肾脏、淋巴结、肾上腺的转移灶,这可为后续的治疗方案选定、临床研究等提供帮助。
CT诊断扫描范围广、分辨率高,可将患者影像多层面、多角度的展示,并在扫描时按照实际情况调节扫描强度,以此来观察肿瘤的各项变化,但需注意的是,CT检查会产生一定放射性,可能会损伤患者身体,需谨慎应用;MRI表现是胃壁局限性增厚,胃内菜花状结节突起等,并会显示T1、T2等信号,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肿块较大的时候可以发生囊变坏死,邻近脂肪间隙常受累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分期,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疗效。
肿瘤的分期,一期是局限在腔内肿块未必没有增厚,没有邻近和远处的转移,二期是胃壁超过1cm,但是并没有超过胃壁全层,三期是胃壁增厚,侵犯邻近器官,但是没有远处转移,四期就是有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