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健康生活 龋齿的防治办法

龋齿的防治办法

2025-09-28 11:00:04

龋齿主要是因为口腔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是有机质分解、无机质脱矿,在病情进展下由色泽改变成为实质性病损。龋齿的继发感染能够产生病灶,或引发心内膜炎、关节炎、慢性肾病等其他病症。龋齿需以预防为主。发病最早出现于牙冠,若未尽早治疗,病情不断加重,产生龋洞,直到牙冠彻底消失。没有经过治疗的龋洞不会自主痊愈。那应该怎样防治龋齿呢?

发生因素

细菌 因为细菌在龋齿进展期间发挥着主导效用,所以,近些年全球公认龋病属于一种细菌疾病,引发龋病的细菌类型较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乳酸杆菌以及变形链球菌。这些病菌和唾液当中的食物残屑、粘蛋白进行充分混合后,稳固的附着于牙齿窝沟与表面。这样的黏合物就称为菌斑或是牙菌斑。菌斑内的很多细菌产酸,导致菌斑下的釉质表面溶解及脱钙。临床研究显示,口腔内菌斑多的幼儿龋齿也不少。

饮食 龋齿产生中,饮食为细菌最主要的作用物。食物内有诸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以上物质不仅给菌斑内的细菌提供生存能量,还利用代谢作用促使糖酵解形成有机酸,酸长时间留存在牙齿窝沟以及表面,从而损坏釉质脱矿,导致部分细菌使蛋白质溶解为龋洞。引发龋齿的糖类较多,其中蔗糖是最关键的。

牙齿 龋齿的出现和牙齿的结构、部位与形态都密切联系。牙齿咬面窝沟是其生长期间产生的缺陷,深窝沟中极易存留食物残屑以及细胞,并且不容易清除干净,极易引发龋齿。缺乏矿化,尤其是缺乏矿化的牙齿,牙本质与釉质的致密度较低,抗龋度不高,极易出现龋齿。牙齿内含一定量的氟就不易出现龋齿。唾液的成分及性质也对其缓冲力有影响,并干扰细菌的生存环境。

预防方法

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早晚刷1次牙,进食后漱口,特别是晚睡前刷牙非常关键,从而减少食物残渣的滞留与发酵,抑制牙菌斑的产生。对于婴儿,妈妈需要在每次喂养之后,用纱布包住食指,蘸温开水擦拭幼儿的牙齿表面,以此保护新长出的乳牙,小孩子可以先让家长帮忙清洗口腔,等以后再慢慢教会其正确的口腔清洁方式。

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糖是导致龋齿的主要原因,这是众所周知的,要防治龋齿就应把控糖食用量。在饮食时,应遵循粗细搭配原则,多食用纤维含量高的新鲜水果蔬菜等。对于小孩,需要科学补充营养,特别应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磷的食物,如黄豆、肉骨头汤、新鲜蔬果、牛奶、海带等,以上食物对牙齿的钙化以及发育均具有较大益处。幼儿还需要控制两餐中间吃甜食的行为,尤其是应改掉睡前吃糖分高食物的习惯,还应严禁孩子含着糖果或奶瓶入睡。少吃蛋糕、奶糖等黏性甜食。此外,茶水当中有大量茶多酚以及氟,其防止龋齿的效果较为显著。所以,应形成喝茶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在进食后用茶水漱口,从而保护口腔环境。同时,茶叶含有的果胶、糖等物质和唾液产生化学反应后能够滋润口腔,并加强其自净能力。

采取防龋措施 氟素能够有效防治龋齿,并且已经得到了科学验证。不管是将氟化物涂抹至牙齿表面,还是增加饮水的氟含量,都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龋作用,但幼儿阶段应避免摄入过多氟素,不然就影响牙齿发育,并且导致出现全身氟中毒。近几年,在幼儿牙齿表面涂抹窝沟封闭剂运用较为广泛,封闭极易出现龋坏的点隙、窝沟等位置,发挥了良好的防治龋齿效果。家长可带领孩子到专门的口腔科咨询医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日常应注意定期接受口腔检查,最少每6~12个月到专门的口腔医院进行1次检查,尽早找出龋齿,及时治疗。因为小孩的乳牙龋病进展非常快,家长应时常关注他们的牙齿状况,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就诊。

牙齿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好好爱护它,自觉形成积极健康的口腔卫生以及饮食习惯,避免细菌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