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健康生活 脾胃不和群体注意饮食

脾胃不和群体注意饮食

2025-09-28 11:00:03

在炎热天气里,人们的饮食习惯常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是生冷、冰饮食物的摄取,但这类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基于人们自身存在的致病因素综合导致出现脾胃不和之症,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包括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恶心呕吐或腹泻溏便等,长期可能导致贫血、失眠等并发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所以脾胃不和群体应重视饮食调整,如下对脾胃不和群体的夏季饮食进行分析探讨。

小儿

儿童脾胃不和除病理因素外,食物搭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相关认知的缺乏,许多父母对于儿童的饮食结构建立,喂养时机、频率等均建立在错误认知上,常见以大量高质益补食材堆砌喂养,导致小儿消化负担逐步增加;另一部分父母过于纵容儿童错误饮食习惯,冰冷刺激食物的给予不加以控制,后导致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此类情况需要首先从小儿饮食选取搭配入手进行调节。

主食方面,可选取范围包括大米、小麦、苞米、粟米等,大米在中医角度中,具有强健肌肉、益气力、健脾胃之功效,小麦在健脾胃的基础上还有解渴消热、缓解食欲不振以及利肝等效果,苞米则在健脾胃的基础上具有消肿祛湿之效,粟米能够补中益气,缓解由于脾虚所致的纳差、恶心等症状。

荤肉食方面,选取范围主要包括鸡肉(脯肉)、鹌鹑、鹅肉、鳝鱼、猪腰等,鸡脯肉滋阴补肾、温中养血,对于气虚柔弱、食欲不振、泄泻之症具有改善效果,鹌鹑补益中气、温补五脏六腑,同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温补效果更为显著,鹅肉以及鳝鱼均有补血气之效,鹅肉相对更益于缓解胃肠不适,如呃逆、消化不良等,而鳝鱼主要区别在于强健筋骨效用,用药缓解小儿久病所致的气血两虚、瘦弱、乏力、泄泻之症,猪腰可弥补虚损之症,对症胃下垂以及小儿疳积症。

蔬果类食物可选择范围主要包括山药、西红柿、白萝卜、荷兰豆、平菇、苹果、山楂、木瓜等,山药主要具有滋阴养血、健脾胃之效,对于缓解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溏便等症状见效明显,西红柿则在健脾胃的基础上更具滋阴降火效果,对于各类热症所致的脾胃不和显效较好,白萝卜主要功效在于帮助消化,同时能够消解积食、止咳化痰、缓解腹胀脘痛,荷兰豆与平菇主功效在于养血,通过滋养气血达到缓解脾胃虚寒所致的脾胃不和之症,如溏便、少食、泄泻、吐泻等,苹果、山楂、木瓜皆具有健脾养胃效果,苹果更侧重于降火滋阴,山楂主用于活血化瘀与消食,木瓜则用于促进效果,缓解胃脘痛。

老年人

老年群体的脾胃不和所致原因与儿童多有不同,主要因素在于各类病症以及常年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生活压力所致,证型可见脾胃虚寒、肝气郁结、气滞痰瘀、阴虚火旺等,在对症改善与缓解之前,需要首先从既往病史、现病史以及症候入手分析导致脾胃不和的原因,再开展饮食调节,而调节主要原则可从饮食习惯入手进行分析。

整体来说,老年群体中的调理前提在于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生冷饮食、酗酒、抽烟、饮浓茶、硬辣饮食、高脂肪饮食等,纠正不良饮食后,可将部分群体的饮茶习惯调整为中医调理性茶饮,如红枣茶、桂圆茶等,注意即使夏季也不应过多使用寒凉性质的茶饮,可用莲子羹、百合粥等作为消暑饮食,但具体应根据个体症型进行区分,如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应减少米粥类、脂肪类食物的摄取,鱼肉、蛋类、奶类等高质蛋白食物可增大摄取比例,水果类食物应注意含糖量情况以及升糖指数;调整合理饮食方案后,进食习惯需要同步调整,大体上,进食不应过快,烹饪方式避免煎炸,烹饪过程控制盐与糖的添加量,避免由于味觉退化导致的调味剂添加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