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隐形患者”
2025-10-20 11:00:04
2022年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建议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变化意味着130~139/80~89mmHg这部分人群将从“健康人”变为“新发高血压患者”。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真的变了吗?新发患者如何控制高血压呢?
其实,国家对于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的程序要求,上述由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只是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所以,国家并未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140/90mmHg,但是血压超过130/80mmHg的人群,依然要提高警惕。一些临床证据和学术研究已经证实血压超过130/80mmHg,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已经开始累积,因此需及早干预和管理这部分人群的血压,故上述《指南》颁布的意义在于前移了控制高血压的管理关口,及早管理高血压“隐形患者”。在我国,高血压“隐形患者”中以中青年居多,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中青年人普遍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该人群中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者占比也很高,这导致了高血压在中青年人群中高发,并呈逐年上述趋势。该人群的高血压如何防治呢?可以试试中医疗法。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对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可由情志失调、饮食失节、久病过劳及内伤虚损等因素引起。辨证论治方面,2018年颁布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将高血压的中医临床证型分为肝阳上亢证、痰饮内停证和肾阴亏虚证。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胀、头痛,劳累及激动后易加重,伴面赤口苦、烦躁失眠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方选天麻钩藤饮,也可选用龙胆泻肝汤等;痰饮内停证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痛、胸闷食少、呕吐痰涎、乏力多寐,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以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为眩晕时作、口目干涩、失眠健忘、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选六味地黄丸。
中医还有很多传统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首先是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其次是针刺疗法,该疗法既能改善症状,还能降压,具体包括体针、三棱针、耳针等,常用的降压穴位有太冲、涌泉、行间、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太溪、阳陵泉、曲池等;其他,还有验方、食疗、灸法、按摩、浴足、药枕、敷贴等多种中医传统疗法。
预防调摄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保持“七情”有节。2.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保持少盐低脂的饮食原则,戒烟限酒。4.坚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5.多饮水、少食辛辣温燥食物,保持大便通畅。6.尽量做到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遏制高血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