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25-10-20 11:00: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亦称感冒,是临床中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多与时节、环境气温、人体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在治疗中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部分整体免疫能力较好、恢复能力较强的患者来说,无需额外治疗,保持良好作息、充分休息即可逐步恢复,重症患者也可进行性发展至严重后果,如下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内容。
西医治疗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治疗,临床中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应用抗菌/抗病毒药物两方面,对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痰液培养检查等综合确定病菌感染的患者,需要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菌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为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为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常见选择利巴韦林等光谱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综合检查诊断明确无病菌病毒感染的患者可针对性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咳、化痰等,通过口服药物以及雾化吸入等方式针对性给药,必要时可应用降温镇痛类药物进行临床症状缓解。
中医治疗
1.内治法
根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辩证归类,可归属于风温肺热、感冒、外感发热等辩证范畴,进一步可分型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症三种,其他包括气虚证、阴虚证等分型较为少见。
风寒证患者主症常见轻微发热、恶寒重、头痛、流清涕、鼻塞、无汗浮脉等,应以疏散风寒、辛温解表作为主要治法,一般来说轻症者为低热,可使用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四季感冒片、都梁丸、正柴胡饮等中成药进行治疗;重症者多见中高热,可使用热毒宁、喜炎平、痰热清等药物进行治疗。
风热证患者主症常见咽躁肿痛、汗泄不畅、鼻塞、脉浮数、黄浊涕、头胀痛、黄粘痰等,应以疏散风热、辛凉解表作为主治法;风热轻症患者可选择使用口服中成药剂,包括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维C银翘片、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等药物;重症患者头痛、发热等症状较为显著,可选择中成药静注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药物范围包括热毒宁、痰热清、炎琥宁、喜炎平等。
暑湿症患者主症常见午后体温升高显著、汗后体温不降、尿少色黄、身重倦怠、脘腹胀痛、脉弦滑、胸膈痞闷等,应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作为主要治法;暑湿症感冒多见于夏季,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藿香正气水、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口服治疗,严重者可使用喜炎平、热毒宁等中成药静注治疗。
对于阴虚证、气虚证患者中医内治用药可选择金水宝胶囊、玉屏风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2.外治法
在感冒的中医外治法中,多以针刺疗法、穴位贴敷、推拿、刮痧、拔罐以及药浴等方式应用为主。在针刺治疗中,常见选穴主穴包括「肺俞、合谷、列缺、太渊、中府」等,风热证患者可增加「曲池、尺泽、大椎」,风寒证患者可加「肺门」,痰湿证患者加「丰隆、足三里」,痰热证患者加「尺泽、提案突」,肝火证患者加「鱼际、行间」,肺阴亏虚证患者加「太溪、膏肓」,实证使用泻法,虚证使用平补平泻法,风热疾刺,风寒留针;穴位敷贴法常见取穴包括「肺俞、大椎、中府、天突」,将白芥子与白芷磨粉与蜂蜜调制成糊状后烤热敷于各穴位上,早晚各一次,连敷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