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健康预防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025-10-20 10:45:05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组少见的多基因遗传性水疱样皮肤疾病,以轻微摩擦损伤导致水疱形成为特征,活产儿发生率为2/10万。根据临床表现、遗传类型、是否存在瘢痕,尤其是水疱产生的皮肤层面分为四种类型:单纯型、营养不良型、交界型及混合型。主要特征是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属于机械性大疱病,皮损容易发生在受外力影响的部位,比如四肢关节等处。临床表现的变异性大,内脏器官可受累。伤口修复后可遗留皮肤损害和结痂。

一、病因

真皮-表皮交界区内编码蛋白的不同基因发生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分型有关。

二、临床表现

1.单纯型。外显率高,根据临床疾病严重程度至少可进一步分11种不同亚型,其中7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严重的亚型在出生时即有明显表现。3种最常见的亚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泛发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即Koebner综合征)、局限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即Weber-Cockayne综合征)和疱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即Dowling-Meara综合征)。

2.营养不良型。分为显性和隐性营养不良型,该型在水疱形成愈合后常伴有瘢痕和粟粒疹。临床表现因遗传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3.交界型。最常见的类型为Herlitz型(赫利茨)、mitis型和泛发性良性营养不良型。Herlitz型又称致死型,患儿常死于婴儿期,40%在生后第1年内死亡,是最严重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出生时即可发病,表现为泛发性水疱,伴严重的口腔肉芽组织形成,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包括上皮水疱,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损害,常合并气道水疱、狭窄引起呼吸道梗阻。少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幽门和十二指肠闭锁,患儿常死于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和营养不良。

mitis型为轻型,又称非致死型,患儿出生时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皮肤损害,部分可表现严重皮损,但可存活过婴儿期,并随年龄的增长而缓解。

泛发性良性营养不良型为非致死型的亚型,出生时即可有临床表现,累及全身皮肤,水疱萎缩性愈合是本型的特征,水疱随年龄增长而缓解,但牙齿异常和皮肤萎缩性瘢痕可持续到成年,生长正常。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特征为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可通过对新的水疱活检、电子显微镜检查、免疫荧光标记及变异分析、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及分型。临床表型较重的患者,可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需和新生儿脓疱疮相鉴别,后者为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脓疱,水疱易破裂,脓液培养可发现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炎症明显,易传染,预后好。

四、防治

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减轻症状。交界型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此外,需要精心护理,避免使用鼻胃管、止血带、黏附性集尿袋、身份识别牌、安慰奶嘴等,可使用抗生素乳膏和非黏附性敷料进行良好的伤口护理,避免外伤、摩擦、受热,保护创面,防止继发感染,给予营养支持。局部可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表皮生长。最近有报道使用基因反转的角蛋白细胞型JEB进行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