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期躁动怎么办
2025-10-20 10:45:04
躁动是全身麻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常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会出现无理性言语、四肢挥舞、语无伦次、无意识动作与妄想思维,有时可能大喊大叫,可能抱怨伤口过于疼痛。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无法配合护理人员,生命体征也可能出现异常,如呼吸心率增快、热量需求增加等等,所以要及时给予此类患者护理,使其躁动症状得到缓解。
麻醉复苏期躁动有哪些原因
1.麻醉因素术前给予患者抗胆碱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麻醉后兴奋。而新一代的吸入式麻醉药也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复苏期躁动。快速苏醒使得患者停留在麻醉复苏时的时间延长,吸入性麻醉药物浓度会在短期内快速降低,如果不能够准确掌握拔管时机,患者则会呈现出感觉恢复、意识尚未恢复,对外界刺激保持高敏状态。肌松药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躁动。由于不同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所以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在生理、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脑组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不同,而常规用药可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导致术后止痛效果不佳,许多病人在苏醒后会表示疼痛难忍,从而引起复苏期躁动,但是疼痛不能够解释所有躁动。
2.手术因素在开展耳鼻喉科手术或呼吸道生殖系统等手术时,此类手术位置与情感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麻醉复苏期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体外循环内手术会导致空气含量降低,患者可能出现脑血管栓塞,所以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谵妄的机率也就会随之增高。
3.本身因素许多患者在开展手术前神经过于紧张,心态过于焦虑,认为手术麻醉存在风险,所以可能会导致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生机率加大。也有部分病人对麻醉药物存在与生俱来的兴奋,包括吸入式麻药,苏醒后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麻醉复苏期躁动。如果患者存在酒精成瘾或者药物成瘾等问题,在麻醉复苏期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如果病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导致乙酰胆碱受体被阻断,在给予全麻后,患者可能出现惊厥或者心率失常。
麻醉复苏期躁动要怎么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性在全麻手术后,需要患者保持平卧位,在患者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出现误吸现象。如果病人需要带管入室,则要迅速连接好呼吸机,保障患者呼吸的完整性。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选择恰当的呼吸机模式,对患者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气管导管要时刻注意避免出现痰液阻塞,并及时吸痰,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与节奏。
2.采取有效镇痛措施给予患者全麻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各项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因此在停药后,患者对疼痛的刺激会最先恢复,而疼痛会导致患者烦躁情绪加剧。此时,要适当的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比如,可选择镇痛泵或者椎旁阻滞等局部阻断法,减轻患者痛感,同时要严格观察患者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第一,尽量减少吸痰带来的刺激。吸痰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刺激性,容易导致患者异常烦躁,所以在吸痰操作前,要先对患处的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如果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则要立即吸痰,但要尽量控制吸痰的次数。第二,控制尿管刺激。在尿管的刺激下,患者情绪会异常烦躁,因此,要观察导尿管的通畅性,及时向患者解释插尿管的作用,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第三,控制体位刺激。如果体位不适也会导致患者烦躁感加剧,要耐心向患者解释保持体位的重要意义,争取获得患者的支持。